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行业动态 > 伤医事件频发,越“闹”越紧的医患“结”?

伤医事件频发,越“闹”越紧的医患“结”?

更新时间:2014-08-25 10:59:40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临床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早在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卫计委等五部门就曾联合发文要求,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对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然而,严令之下为何屡现“宁闹不谈”?

  8月20日,湖南岳阳一名男子因抢救死亡,部分家属侮辱医生、打砸医院;16日,患者家属在北京宣武医院将医生逼至角落,并强行抢夺尸体;10日 湘潭县一产妇手术后死亡,家属打砸医生办公室……8月,各地伤医事件不断“刷屏”,严重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威胁医务人员安全。

  22日,北京市决定集中打击扰乱医疗秩序、伤医等4类涉医突出问题。而早在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卫计委等五部门就曾联合发文要求,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对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然而,严令之下为何屡现“宁闹不谈”?

  伤医事件频发 冲突之下两败俱伤

  8月20日,岳阳市一名男子因刀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部分死者家属企图扭送医生至死者面前,并封堵住或锁住急诊科大门等。21日,200多名医务人员“静坐”抗议。岳阳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确认,该事件属“医闹”。

  伤医事件中,医生的恐惧情绪不断蔓延。就在岳阳医务人员静坐5天前,福建武平桃溪卫生院副院长兰大隽,在医患纠纷调解无果后坠楼身亡,警方已排除他杀可能。一些医生表示,尽管医患冲突中医生也可能有责任,如救治是否得当、沟通是否到位,但无论如何,暴力伤医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冲突中的个别患方则身陷囹圄。北京宣武医院患者家属因强行抢夺尸体被警方带走不到一个礼拜,江苏沭阳一男子因怀疑男医生查房偷窥妻子隐私部位而暴力殴打男医生,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冲突之下更严重的是医患信任的丧失。为避免伤害,患者带录音笔看病,医院开讲防身术、逃生术。

  “在这场纷争中没有赢家,且医患关系越闹越紧。”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长胡梅英说,医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与未知性,医生尽百分之百的努力,需要病患家属的理解和互信。当医生因可能的风险而不敢全力施救,患者也就失去挽回生命的最佳机会。

  遇纠纷就“闹”,每年要花几百万平息纠纷“买平安”

  医患纠纷解决目前主要依赖医患协商、行政调解、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诉讼等途径。为何部分患者家属遇纠纷就闹,甚至使医患纠纷上升到刑事案件?

  记者采访了解到,医疗鉴定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走司法程序同样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索赔效果还可能不好。所以,部分患者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不愿意走法律途径。

  湖南省律师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凡林指出,对当前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不信任,也是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认为鉴定老师难免会“同行相护”。

  医疗鉴定机构同样也难以取信医方。“鉴定机构为安抚患方情绪,即便医院不存在过错,也会做出存在部分责任的鉴定结论,让医院花点‘小钱’息事宁人。”江西某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最终双方只能像砍价一样谈判赔偿金额,而非鉴定事故责任。

  多名基层卫生官员和医务人员认为,地方政府息事宁人的惯用思维,也是医患纠纷难依法依规解决的症结之一。“医院3000多张床位,无论有无 过错,每年都要花300多万元用于平息纠纷买平安。”江西这名医院负责人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无形中助长了医闹,形成“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 怪圈。

  解决医闹反思调解机制 以改革重拾医患信任

  在打击“医闹”的同时,各地都在探索预防、处理医疗纠纷的法规制度。5月1日起,我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的地方性医疗纠纷处理法规《江西省医疗 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施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科科长李建林说,这一专门针对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的法规,明确了医院、患者、公安等各方职责,更具可操 作性。

  与此同时,天津、江西新余等多地还通过医院购买医疗责任险的方式化解医患矛盾。“医生没有过错,但患者出现意外,这样的医疗纠纷均由保险公司理赔。”新余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哲告诉记者,医疗责任险弥补了我国医疗意外损害赔偿机制的不足和缺陷。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保险业参与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了22万件医疗纠纷,成功率达到86%以上。

  老师指出,医患之结靠“闹”难解,建立专业、高效,能得到医患双方信任的公平、公正的调解机制,将医患纠纷处理拉回法治轨道迫在眉睫;而深化医改、理顺医患关系则是减少医患矛盾的治本之策。

  李建林建议,反思现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立真正独立的鉴定机构,完善医疗技术鉴定人的资格条件和法律责任,在法律框架内处理医患纠纷。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保障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医患矛盾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技术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因此,深化医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是化解矛盾的根本。如建立科学的分层诊疗,增加医患沟通时间,有利于重拾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纠纷。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推荐:

埃博拉出血热大流行风险极低     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传染的?

李克强鲁甸慰问医护人员:相信你们!      驰援云南:灾难面前医生的担当!

基层医生如“?丝”或“逆袭”       医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李克强看望云南地震伤员

卫生计生系统全力救治江苏昆山爆炸事故伤员      昆山伤员伤情特别复杂 救治增援还在继续

卫生计生系统紧急投入鲁甸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白大褂”和“绿军装”同步进灾区

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中国境内是否会被病毒污染?     西非已有132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临床执业医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查询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